胃有點不舒服,咋成了胃癌?忽視4種小病,等於給癌細胞開路

----我不過是胃有點不舒服,怎麼就成了胃癌了?

----我不過是有慢性胃病,怎麼它會變成癌呢?

這是在腫瘤科工作的醫生,經常聽到來自於患者和家屬的疑問!

在我國,胃癌是最為高發的消化道腫瘤,很多患者在確診之前,都存在了多年的慢性胃病史,所以對胃癌產生的不適,都盲目認為就是胃病作祟。

以至於在確診之際,大部分都已經走到了中晚期、甚至是晚期階段,錯過了最佳的手術治療時機!

小病成癌,這真的有科學根據嗎?

癌症的病發十分複雜,截止到目前,臨床也沒有完全明確各種癌症出現的病因。不過,有大量研究和臨床數據都證實,慢性疾病反覆發作,的確是造成癌變的因素之一

越是病情控制不當、病程越長的患者,後期出現癌變的幾率也就會越高,這和細胞反覆受損、免疫機能下降、影響等多個因素有關!  

以下4類疾病具有癌變傾向,一旦發現應儘早治療:

1、萎縮性胃炎

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較為嚴重的一種,它通常和淺表性胃炎治療不當、反覆發作有關

當胃黏膜表面長期受損之後,就會造成黏膜固有腺體萎縮甚至是消失,胃黏膜出現不同程度的變薄,繼而發展為萎縮性胃炎。

據數據調查顯示,我國萎縮性胃炎的癌變率在2.55%左右,如果長期不進行治療,可發展為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

而萎縮性胃炎伴隨不典型增生,在臨床上也被稱為癌前病變。

2、胃潰瘍

這是消化道潰瘍中最為常見的其中一種,胃潰瘍的出現往往和胃酸、胃蛋白酶對自身消化有關。

除此外,有大量研究證實,長期感染幽門螺桿菌、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質類固醇等藥物、長期吸煙飲酒、飲用濃茶、喜歡吃燙食和麻辣食物,也與胃潰瘍有關。

胃潰瘍若不及時治療,會造成胃黏膜反覆受損、細胞DNA受到影響複製錯誤,繼而增加癌變可能。

特別是胃潰瘍合併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後期癌變率會更高。

3、殘胃炎

胃大部分切除之後的患者,出現殘胃炎的風險也相對較高。而如果出現殘胃炎之後,自己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在10-15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會轉化為殘胃癌。

也正因如此,在做了胃切除術後的患者,醫生都會建議每隔1-2年篩查一次胃炎。

4、胃息肉

和腸道息肉、鼻息肉等疾病比起來,胃息肉的病發率相對較低。就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胃息肉的病理類型有很多,其中腺瘤性息肉的癌變率相對較高,能達到

25%~50%左右。

所以,只要是發現了腺瘤性胃息肉,無論大小都應按照醫生建議及時切除。而由於息肉具有複發傾向,在切除之後患者也應定期進行篩查。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任何疾病出現都應得到重視,並積極進行治療。畢竟在慢性疾病的背後,還隱藏著癌症大魔王。

而且,慢性胃病反覆發作,也會影響到食物消化、產生疼痛感。所以,只要是確診慢性胃病,就應配合醫生開始治療、定期複查。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