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桃田賢斗能獨霸當今羽壇?打法轉型是關鍵

為何桃田賢斗能獨霸當今羽壇?打法轉型是關鍵

本文來自愛羽客特約評論員:肥司令聰聰(前中國國家隊選手)

為何桃田賢斗能獨霸當今羽壇?打法轉型是關鍵

昨天有個學生問我:教練你能得安賽龍幾分?我說一分也得不到,他想了一下點點頭說,嗯……這高佬球太凶,那你能得桃田幾分呢?我說也是一分都得不到。

學生不解,他覺得桃田並不是威脅性很大的類型,我想這也許是廣大愛好者的普遍困惑吧,對球的認識往往停留在諸如“開掛”或者“無敵”這樣的虛詞上,實際上很難得到什麼有效信息,如果開掛的人被打敗了,就只能說獲勝的那個更開掛。

為何桃田賢斗能獨霸當今羽壇?打法轉型是關鍵

現在是技術簡化和能力獸化的時代,一個超過三十歲的退役球員,且不要說桃田安賽龍這樣的一線球員,就是在黃宇翔趙俊鵬手上也大概是個五分水平吧,可羽毛球比賽拿不到十五分幾乎就是沒得打的意思,這和過去老隊員還可以靠手法混吃是完全兩個世界,或言李炫一可以靠手法混吃,可李炫一畢竟是個例,再說看看他的體脂含量,那一身精肉放在孫新慜旁邊恐怕都是顯瘦的,哪裡是混吃?球風上講李炫一也是扎實派的代表人物,手法朴實無華,簡練而高效。

現在的桃田已經不是14年湯杯那個前搓後殺的日本二單,最明顯的變化是他放棄了自己最擅長網前搶點造攻手段,改為以推挑控制後場為主,抓對方過渡球反擊的打法。

為何桃田賢斗能獨霸當今羽壇?打法轉型是關鍵

這個轉變在過去看來簡直不可思議,因為我們從小接受的教學都遵循建立優勢技術和圍繞優勢技術構建打法的訓練順序,放棄優勢技術和傳統背道而馳,但卻符合羽毛球運動的現實發展趨勢,下壓控網的站位偏前,需要付出更多的向後移動,如果網前處理不力,被推過頭會非常難受。

五年前不到二十歲的桃田願意付出這樣的成本,但眼下的一線球員的比賽量簡直是反人類,再猴賽雷的人也受不了一直這麼跑,所以桃田轉變為推控後場,站位向後調整減少搶網次數,強調的是低失誤率和高反擊效率,這一低一高的目的都是為了節能減排,確保體能儲備可以續航到最後程發力,從比分控制上可以看出,桃田只有到十六分之後才會發力,如果對方在此之前已經被耗死的話,他就只會有氧跑完全程,可見更不開掛的桃田更容易贏球。

為何桃田賢斗能獨霸當今羽壇?打法轉型是關鍵

安賽龍和所有打不贏桃田的攻擊型球員一樣,他們無法接受“零比零”狀態,這和林李大戰後期的情況差不多,李宗偉也是同樣的困境,進攻怕被林丹打反擊,惡性對拉高球的話,他先累死。

這年頭進攻佬不轉型真的走不遠,我看李卓耀就像年輕的坦克,坦克就像年輕的陳甲寅,陳甲寅就像年輕的阿爾比(還是打住吧,再說就照顧不到年輕讀者了),簡單說進攻者必須按照“均勢——優勢——獲得進攻權——攻擊得分”的順序來打球,他們的工作就是完成這個順序,或者完不成就一直重復這個順序。

為何桃田賢斗能獨霸當今羽壇?打法轉型是關鍵

現在的桃田和後期的林丹就不是這樣,他們可以不推進局面,而是等對手出問題的時候才會發力打擊,如果不得手又回到“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由此可以看出這兩種打法模式的區別,攻擊型的安賽龍是沒有還原狀態的,反擊型的桃田有還原狀態,在還原狀態下,桃田基本不消耗體能或者說消耗很小,而安賽龍則是要麼主動得分,不得分就要丟分。

在目前這個時代,手法已經成為一種奢望,放網都到半場,還練什麼鬼手法?於是打法模式的優化與否成為勝負的關鍵,而改變或者確立打法又和自身技術特點息息相關,天殺的為什麼又繞回手法了呢,無論是技術決定戰術,還是戰術決定技術,其實手法問題躲不掉的,但手法源於啟蒙階段,全英賽是成型球員的舞台,我個人以為這個階段調整打法的空間不會太大了,這應該就是安賽龍連敗於桃田的原因。

喜歡羽球的朋友,歡迎加入我們的 FB 群一起討論羽球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961012500694530/

也請訂閱我們的Youtube 頻道, 會陸續上影片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Jyg9lvL_Jgib7W_7czyAg?view_as=subscriber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