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有人把治愈當致鬱?是動畫的鍋還是自身有問題?

久違的跟大家聊一個非常有趣的二次元現象問題,那就是關於治愈動畫的理解問題。

阿宅菌之所以會寫下這篇文章,是因為我發現現在很多人在看一些比較煽情的動畫時,如:四月是你的謊言、未聞花名、AIR、CLANNAD,等像這樣一些比較知名的催淚動畫時,總喜歡被人說成致鬱動畫,造成這種現象的你難道你就不覺得這種見解很奇怪嗎?

為什麼總有人把治愈當致鬱? 是動畫的鍋還是自身有問題?

阿宅菌一直都認為治愈動畫是指那些能夠溫暖人心,悲傷的時候能得到安慰,修復心靈創傷讓人積極向上,看完後能受到人生鼓舞的動畫就是治愈動畫,因此在阿宅菌看來前面提到的幾部動畫都是名副其實的治愈動畫。

為什麼總有人把治愈當致鬱? 是動畫的鍋還是自身有問題?

然而對於現在的人來說,評價一部動畫的標籤定義是否治愈,完全取決於自己看完這部動畫後的心情來決定,像AIR、Angel Beats!、東京地震8.0、未聞花名,四月是你的謊言,等動畫都可以成為他們眼中的致鬱動畫,理由只有一個,因為他們的結局都挺悲劇的。

對於這些人來說,你想說你是治愈動畫可以,但是一定不能悲劇,否則管你中心思想再怎麼美好一樣都是致鬱。

為什麼總有人把治愈當致鬱? 是動畫的鍋還是自身有問題?

造成這種狹隘的定位思想除了部分跟風調侃的觀眾,其實還是大家對於治愈和致鬱的理解不夠清楚。

像治愈動畫的定義其實是很廣闊的,真要給治愈動畫分類也是有好幾種類型的治愈動畫的,如常見的有:黑暗治愈、勵志治愈、純愛治愈、催淚治愈、溫馨治愈、搞笑治愈等,其實理論上來說不管是什麼題材的動畫(包括民工漫),只要能讓你感受到美好或者受到某種鼓舞的動畫都叫治愈動畫。

為什麼總有人把治愈當致鬱? 是動畫的鍋還是自身有問題?

而致鬱動畫一般劇情都比較沉重、悲觀、獵奇、血腥等,像這種類型的動畫一般不會鼓舞你人生,反而是經常讓你思考一些社會道德,精神理想以及生命真諦一類比較哲學的東西,說白了就是平常大家所說的黑深殘(指:黑暗、深刻、殘酷),用黑暗的劇本打造殘酷的動畫,引導深刻的思想這就是致鬱動畫。

為什麼總有人把治愈當致鬱? 是動畫的鍋還是自身有問題?

因此當你看完這篇文章後再來回顧自己當初對治愈/致鬱動畫的定義時,是不是也覺得自己只是在單方面的任性呢?因為結局不理想就給動畫掛上了致鬱的標籤,說實話這種行為其實就是在否定這部動畫前面所有的付出一樣,像這樣的行為又如何談得上說自己喜歡這部動畫呢。

為什麼總有人把治愈當致鬱? 是動畫的鍋還是自身有問題?

可能看到這裡有人就會吐槽阿宅菌是不是有點認真過頭了?其實並不是,我只是希望在往後的日子裡讓更多的萌新知道什麼是治愈和致鬱,別被網絡上那些錯誤的調侃誤以為某部動畫他就是致鬱動畫。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