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手遊抽卡還坑,被負評淹沒的《NBA 2K20》

被差評淹沒的《NBA 2K20》

年年罵,年年買;年年買,年年罵。

「好遊戲」的Steam評測區,大部分情況下都不如「爛遊戲」那邊的情況精彩。

簡單想一下,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

對於好玩的遊戲,大家一般都是匆匆丟下一個好評然後就沉迷進去,而對於出於種種原因玩不下去的遊戲,人們便只能把自己的怒火發洩在評測區裡。

如果你想找個最近的例子的話,不妨看一下《NBA 2K20》。

這款剛推出不久的籃球新年貨,已經達到了「差評如潮」的評價水準。差評如潮之所以難得,不僅要負評率夠高,還要負評數夠多——這個「多」的具體標準難以得知,上一個享受到這種待遇的還要往前推至《真三國無雙8》。

被差評淹沒的《NBA 2K20》

標籤之一:歡樂

就這樣,在連續兩代作品多半得到負評之後,《NBA 2K20》終於超越了前輩的紀錄,以15%的好評率突破了自我,也擊穿了口碑的地心。

「我是傻X!」

在《NBA 2K20》的中文評測區,最常見的一句話當屬「我是傻X」。

被差評淹沒的《NBA 2K20》

熟悉Steam社區的朋友知道,這是一種複雜情況的簡化表達。

它意味著,寫下這句話的人在玩之前就意識到了風險,但還是購買了遊戲,然後用親身體驗印證了它。

自己挖坑給自己跳,兩小時前的自己騙兩小時後自己的錢,這才能讓人認為自己是個傻X。

這對於《NBA 2K》系列的玩家們來說,其實也是司空見慣。

哪怕只從目前Steam上你能買到的幾部系列作品來看,你也有足夠的理由預測下一部的表現。

評價最高的《NBA 2K17》,不過是好評堪堪過半的「褒貶不一」而已。

而遊戲在某些方面的表現,也並沒有讓這些玩家們失望(或者說,果然讓他們失望了)。

被差評淹沒的《NBA 2K20》

比如每一代都無法逃避的伺服器問題,像中國玩家當然叫苦連天,但其實外國的朋友們也沒好到哪去,像圖中這種打到關鍵時刻斷線的慘案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時間花了、手把壞了、比賽輸了、VC還沒賺到……在Twitter上,有網友出言嘲諷:「這個遊戲唯一沒有連接問題的,就是儲值按鈕。」

而歷年來都是熱門內容的生涯模式,也遭到了砲火集中的批評。

除了「課金了還是沒變強」的數值問題之外,惡性BUG也影響了遊戲體驗。

一開始,很多玩家都出現了遊戲後經驗值沒上升的情況,之後遊戲來了個18G的大更新,但它不僅沒讓遊戲有所改善,還出現了新的逆生長BUG:

被差評淹沒的《NBA 2K20》

儲值,你就能被倒扣3倍經驗

在這一系列問題的影響下,《NBA 2K20》新增的球員建模系統顯得尤為可惜。它本能為遊戲帶來足夠的深度,也順利成為了玩家社區討論的重點,但此刻也只能無奈地被各種關於BUG的聲討蓋過去。

被差評淹沒的《NBA 2K20》

無論是Youtube還是B站,關於球員建模的討論都非常多,但玩家們的耐心,在官方的沉默中消磨殆盡。

過去的幾天裡,Twitter的「Fix2k20」(修好2K20)話題數次衝上了美國當地的熱搜榜首,發售前經常拋頭露面,在社群媒體上十分高調的宣傳總監Ronnie也跟著被掛了城牆。

而他的頻繁活動也在發售後戛然而止,只在2K官方宣布將著手修復BUG的推特裡表達了支持。

被差評淹沒的《NBA 2K20》

(一同上榜:開除Ronnie2K)

換皮疑雲與涉賭爭論

如果說層出不窮的BUG構成了差評的基礎,在發售前後兩個一大一小的事件則為人們提供了哭笑不得的話題來源。

小的事件相當直觀:狀態欄裡,顯示的竟然是前作《NBA 2K19》的圖示。

被差評淹沒的《NBA 2K20》

無論從什麼角度去想,這都應該是製作組再三檢查的一個細節,能在這裡犯錯的話——好吧其實並不能證明什麼,圖示和遊戲內容的粗糙實際上沒有直接關係。

但是,這卻印證了一直存在於玩家們心中的質疑:最近幾年的《NBA 2K》系列,越來越像「換皮」遊戲了。

從角色到街區的建模,從操作方式到遊戲的幾種模式,《NBA 2K》似乎年年都有所改變,但又好像一直在相同的模子裡打轉。

不論是Reddit、Twitter,還是最致命的Steam評測區,很多人毫不客氣地直接把《NBA 2K20》稱為2K19.5,認為它更像是有新名單的舊作,只是添加了更多的內購成分而已。

至於大的那件事,就是內購。

在發售前,關於遊戲裡My Team模式的宣傳片就引來了大量的批評,在Youtube上拿到了2.7萬個倒讚。

在這個模式中,玩家們可以用類似於抽卡手遊的方式獲得球星卡,並組成屬於自己的隊伍去完成挑戰。

隨著近幾作的發展,它得到了迅速的進化,像隔壁《FIFA》系列的類似模式一樣,不僅吸引大量玩家投入其中,也因此成為了重要的課金點。

被差評淹沒的《NBA 2K20》

但這一次2K做得好像有點過頭了,這段1分48秒的宣傳片,絕大部分都圍繞著開卡包、老虎機、轉輪盤、簽到獎勵等內容展開,而打籃球的部分,則完全成為了背景。

評論區一條嘲諷意味十足的評論被人按了兩千多次讚:「不好意思,能把這個賭博模擬器裡的籃球元素再減少一些嗎?謝謝!」

被差評淹沒的《NBA 2K20》

甚至還有更惡劣的玩笑,有人對這種「課金抽球星卡」的機制加以概括,表示這明明就是「我們花錢然後抽各種黑人,這可太美國了」(NBA確實非裔運動員居多)。

「年年罵,年年買」,為什麼?

《NBA 2K20》已經被負評淹沒了,但這並不妨礙它一度衝進Steam銷售榜的前十。

就像如今的《FIFA》系列之於足球一樣,在籃球遊戲的領域,它過於堅實的基本盤導致了一個十分詭異的現象——

被差評淹沒的《NBA 2K20》

某種意義上,這反射出了體育類遊戲玩家正在面臨的某種困境。

雖然大家嘴上有時還是會說最主流的遊戲就是槍車球之類的話,但實際上人們的選擇正在日益萎縮。

不像其他類型的遊戲可以在同一種大框架下玩出足夠高的區分度,世界上受眾廣泛的運動本就不多,而每種運動主要的賽事/聯盟一般也只有區區幾種,因此,這就注定了體育遊戲之間格外慘烈的競爭,以及競爭之後格外慘淡的結果。

這種強者恆強的效應,從版權問題上就可見一斑。

佔據優勢的那一方,往往會靠著自己的知名度(以及這背後顯示的市場佔有率)把本就有限的授權盡數收歸己有,讓競爭對手們很難再有翻身的機會。

對於籃球迷和足球迷們,這種體驗或許更為強烈。

這邊EA拿到了大部分聯賽、俱樂部和國家隊的授權,那邊KONAMI就只能在遊戲裡搞一堆似是而非的藍隊、紅隊出來;而另外一個戰場上,2K能請到球星來獨家做動作捕捉,EA手下的NBA LIVE就只能在動畫方面被動吃癟……

被差評淹沒的《NBA 2K20》

(《NBA Live19》裡的「罐裝動畫」問題依然很嚴重 )

也正因如此,《NBA 2K20》如今的負評如潮,並不全是因為單獨這款遊戲本身有多糟糕。

甚至,如果你讓一個從未接觸過這個系列的人去玩,多半還可能會驚嘆於它的遊戲性。

只是,只是呢,玩家們總是會想:「你明明可以做得更好的」。競爭對手不成氣候,各路資源手到擒來,玩家忠實支持……但這並沒有帶來相應的進步幅度。

然而站在開發商的角度去想,冒險去做太大的改動,似乎並不是這類遊戲最好的解決方案。既然它的各個要素都證明了自己在商業上的成功,那麼為什麼還要冒風險去修改呢?

就像Reddit社區裡有位玩家說的那樣,「每年都是你們這些玩家要求改變,但真有什麼改變的時候,又是同樣的一群人要求改回去。」

從最近幾年在強調突破/遠射上的來回搖擺,其實也可以看出開發團隊的左右為難。

每一個為《NBA 2K20》打下負評的玩家,其實都希望能有一個更好的選擇,至少是可以和它競爭的選擇——在若干年前,這個選擇是《NBA Live》,但現在它步履維艱。

去年聲勢洶洶的反擊虎頭蛇尾地收場,玩家們「再多一點點就比2K好了」的評價也沒能帶動銷量。到了今年,在本該發售的時間節點,它甚至完全消失不見,徒留延期發售的聲明擺在那裡,彷彿是一張尷尬的白旗。

被差評淹沒的《NBA 2K20》

於是,直到下一次循環到來之前,大家依然會一年又一年地準時購買《NBA 2K》,然後再為似曾相識的問題打下似曾相識的負評。

遊戲總是要玩的,而它已經是目前最好的選擇了——聽起來好像有點悲傷。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