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找我,那我也不找你了!漸漸的,我們也就散了!

曾經有一句話是:「也許你主動點兒,我們就有故事了。」

每個人都盼望一段真摯的感情,每個人都想要一個專情的戀人,但並不是想要或盼望就可以得到,感情本來就需要主動出擊,如果知道自己很喜歡那個人,那為什麼不主動呢?

要知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一個人只要主動了,久而久之,兩個人是互相主動,最後在一起的可能性也會高。

明明深知想要一段感情,卻不主動去尋找愛情,明明知道自己很孤獨,卻不想跟任何人來往,那受苦的是自己,那要何必呢?

我不主動找你,你也不主動找我,那這樣的感情還能多久?

於是我們一遍又一遍的看著通訊錄裡躺著的百八十個好友,一遍又一遍的翻看感興趣人的朋友圈,再一遍又一遍的錯過。

我們不敢主動聯繫別人的背後究竟是什麼?

1. 低自尊影響

自尊是一個人對於自我的概括性評價,以及我們對於自己價值的判斷。

一個自尊感良好的人是敢於表達看法、尋求與他人聯結的,就算自己的觀點不被認同、不好笑、或者主動找人聊天時沒有得到回復,他們的自尊感也不至於崩潰,不會感到無地自容的羞愧。

而低自尊者對於自我有偏低的評價。

覺得自己的需要、看法可能對別人來說根本不重要,他們更需要別人主動聯繫自己,可能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確定對方需要自己,或者說是對方不討厭自己。

低自尊者也總是在避免挑戰,他們會竭力地迴避一切有挑戰性的、可能造成失敗的情境。

如果主動去向別人發資訊,之後別人沒回復的那幾秒或幾分鐘,真的就像在等待宣判一樣。

所以低自尊者為了避免這種等待被宣判的煎熬,為了避免想像中的失敗,所以連嘗試都不敢,他們形成了一種和別人很特別的相處模式,「如果你來找我,我一定回復你,但我絕不會主動找你。」

而很多人,在表面高自尊下是隱藏著的隱性低自尊

2. 缺乏親密體驗

還存在這樣一種人,他們並不是低自尊,他們陽光,自信,健談,幽默,但他(她)們一直沒有女朋友(男朋友),翻看他們的聊天記錄,你會發現,他們的聊天記錄裡都是工作的內容,沒有絲毫與情感有關的方面。

一旦讓他去找別人閒聊,他也會陷入「你不主動找我,我也不主動找你」的模式。

從來沒想過聯繫別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從小到大,就沒有多少人,多少事走進過他們的內心,真正的跟他們產生情感聯繫,再進一步引申,他們與父母的關係,是源頭,跟父母關係淡薄,不是說不親近,而是從小就非常缺乏情感交流的,或者接受過於男子氣概的教育(男人就要把感情埋在情敵),他們沒有覺得父母對他們的喜怒哀樂等情感感受上,有過聯繫和理解,產生過共鳴,精神上是從小就完全獨立的。

這是一種歸屬感的缺乏。

當自己的世界裡呆慣了,當精神上自給自足,不再需要多餘的需求和對外界的依賴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成為了那種別人口中只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人了。

3. 過度解釋

還有些人,天生就比較敏感細膩,容易傷害自己。

他們會注意到別人沒有註意到的細節。

而天生敏感細膩的人往往還伴隨這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過度解釋。

有些事情,在他們的心中可以發展成一部完整的情感大片:和不熟的人吧,怕別人覺得自己有所圖,又怕對方不喜歡自己。

和熟的人吧,又怕打擾了對方的生活。

他們的過度解釋在事情還沒有發展之前就已經把它給結束了,所以沒辦法,感到孤獨就只能抱抱自己。

告訴自己,我還有你。

結語:「求我起士,迨其吉兮。」——追求我的人啊,挑個好日子就來吧;「求我起士,迨其今兮。」——追求我的人啊,今天就是好日子;「求我起士,迨其謂之。」——追求我的人啊,只要你開口我就答應。

別為了自己的因素,而讓一段真摯的感情從面前消失,只有自己能夠放低自己心裡的自尊,我想很多事情不是不可能的,愛需要追求,維持感情需要聯繫。

希望大家都能夠找到真愛。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