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亂七八糟不知從何下手整理?換上「原子習慣腦」輕鬆拆解任務

家裡亂七八糟不知從何下手整理?換上「原子習慣腦」輕鬆拆解任務

《換上原子習慣腦》/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開始打掃吧!嗯……環顧家裡,洗碗槽裡碗盤堆積如山,衣櫃裡的衣服都滿出來了、桌面也亂七八糟。啊,完全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才好……。(本文摘自《換上原子習慣腦》一書,作者為菅原洋平,以下為摘文。)

真討厭這樣的自己──

超討厭洗碗,水槽裡的碗盤堆積如山。

桌面超凌亂,但不知該從何處著手。

換上原子習慣腦

● 吃完飯之後,至少把一個碗洗起來。● 工作的同時,順便整理桌面

【你還可以這樣做】

○ 飯菜煮好後,至少先把鍋子或大型廚具洗乾淨。

○ 衣物收進屋裡之後,至少先「摺一件衣服」,將之視為一個段落。

能解決此困擾的原因

眼見碗盤堆積如山,大腦將感到高度風險。

讓大腦記住「清洗碗盤」的動作段落。

久而久之,大腦就會把「洗碗」預測為飯後行動並做好準備。

關鍵是「行動會在哪裡吿一段落」,稍微做一點,大腦就不會有負擔。

吃完飯後,你是不是也習慣直接把碗盤堆在廚房洗碗槽裡呢?人之所以放任洗碗槽裡的碗盤越堆越多,覺得之後再洗就好,全是因為看到裡頭已有大量髒碗盤,大腦產生了高風險的感覺。

若要預防這種延遲行為,最重要的關鍵在於「行動會在哪個環節告一段落」。在「吃完飯後懶得洗碗」的場合,你的行動只有「把碗盤放在洗碗槽」和「洗碗」兩個段落,因此大腦在切換行動時,很容易感到有壓力,並因為覺得麻煩而延遲「洗碗」的動作。

一旦有過一次延遲,之後再次碰到相同狀況時,大腦就會再次採取同樣的做法。為此,大家不妨將行動改為「吃完飯之後,至少把一個碗洗起來」 ,讓大腦將這一連串的動作記憶起來。

此處的重點在於:完成一件工作之後,再「稍微做一點」 下一件工作,讓大腦做好準備(前饋)。久而久之,大腦就會將「洗碗」預測為吃完飯之後本就會採取的行動,不再對此感到有壓力。

從原子般的微小習慣開始改變大腦,就此終結卡卡人生!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圖/從原子般的微小習慣開始改變大腦,就此終結卡卡人生!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真討厭這樣的自己──

桌面超凌亂,但不知該從何處著手

換上原子習慣腦

工作的同時,順便整理桌面

【你還可以這樣做】

○ 洗碗盤時,順便擦拭洗碗槽。

○ 漏光洗澡水時,取蓮蓬頭沖洗浴室。

○ 沖馬桶前,順手擦拭馬桶周圍。

能解決此困擾的原因

不要直接從未曾實現的「無經驗目標」著手。

處理「有經驗課題」時,再順道嘗試「無經驗課題」。

以「半任務」的思維刺激大腦人就會更有幹勁。

「一次搞定一切」絕對 NG「半任務」思維效果更佳!

當打掃工作一再延遲時,人有時會產生「不要再拖了,一口氣打掃乾淨吧」、「至少先把比較重要的部分整理起來」等念頭。但這些做法都屬於「未曾有過經驗的目標」,大腦更會因無法預測狀況而停止思考。

相較於此,設定「已有一半經驗」的半任務,大腦會更容易進入狀況。具體做法是,在熟悉的動作之後,再額外加上一個新的動作,就能將眼前的課題調整為半任務。

對大腦來說,半任務是「安全受到保障的挑戰」。一旦做出了半任務調整,自律神經中的腹側迷走神經就會抑制交感神經,使身體得到適度的放鬆;由於大腦不會過度亢奮,連帶的心跳和呼吸也不會上升太多,身體的負擔也會跟著減少。

就像這樣,透過後設認知審視自己的狀況,就能替大腦設定一個符合期待且不會太過勉強的做法。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