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贇開講:兩側接球的「憋死了」和「夠著打」

之前我們給大家提了一個問題:談談你是怎樣練習中場兩側接球的(平網高度,低手位均可)?有一位叫@聖殿騎士 的讀者是這麼回答的:

“回答蔡隊的提問,中場兩側接球,不論平網還是低網,只用過一種練球方式,非常傳統的多球訓練。在訓練中,沒有對回球的球路有所要求,平網的,以平抽和假動作抹網前為處理方式。低網的,就挑或者放了。總結,只用多球練過步伐,沒有訓練過回球方位和方式。剛好最近打雙打常常被推中腰,或者平抽對抗,求蔡隊指導”

感謝聖殿騎士的留言,從名字看來此君是帝國時代的痴迷者。我想騎士君的經歷應該是大多數愛好者的普遍狀況,業余訓練的受眾基礎比較薄弱,只能接受一些寬泛的,沒有太多指向性要求的訓練,這是現實。所以業余教練對此一般也不會有太多要求,一是學生不容易做到,二是要求太細也增加教學難度。

但我們學球還是應該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不搞清楚一二三,即便做到了也不知道自己做到哪一步,很難有的放矢,那樣的學習效率就比較差了。

蔡贇開講:兩側接球的「憋死了」和「夠著打」

(攝影:唐詩)

本周的問題是怎樣練習兩側接球,可是大部分留言都在說什麼球怎麼接,顯然是讀題不夠准確,所以很多回答都無法入選了。

兩側接球是個內容比較大的環節,技術難度較大,變化也很多,不可能用一兩篇文章盡述,今天只給大家講其中的一部分。(順便提一下,我們打算以此為契機,逐漸把周五的內容發展為線上免費教學。)

騎士君所說的多球訓練應該是教練從場地中間(還原位置)發球,訓練者兩邊移動接球。這種來球是斜線飛行的,對初級水平的人來說不來好接。技術練習應該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可以改為教練在邊線發球,訓練者只練一側的連續接球,有利於鞏固動作記憶。同時直線來球比較好處理,等到技術熟練程度有所積累之後,再逐漸增加來球難度,這樣的訓練安排就比較合理了。

蔡贇開講:兩側接球的「憋死了」和「夠著打」

(攝影:唐詩)

很多人有平抽發不出力的情況,平網高度的球在兩側接球中出現的幾率很高,掌握合理的平抽技術是學習雙打的硬性指標。發不出力大致有兩個原因,一是球離身體太近,憋死了;二是擊球點太靠前,夠著打。

練習的時候應該以克服這兩件事為第一目標。大部分人只要進入有球訓練,就被發力的欲望沖昏頭腦,問題是球類運動的精髓在於控制而不是發洩,這是個很嚴重的誤區。相信打過比賽的人都認同,匹夫之勇不可怕,怕的是那種打球老奸巨猾的人,而這種人不就是控制能力超強的嗎?

解決憋死了的辦法:不要想“移動到球那裡去接“,因為你手上還有拍,你感覺差一點夠不到的那個距離就對了。

解決夠著打的辦法:害怕被平球打穿是通病,所以移動大多過頭,腳的位置經常踩得太靠後,但球的後期飛行是逐漸減速的,而且抽球必須讓擊球點在腳的稍後一些才好打,所以想打得准,首先要踩准。

蔡贇開講:兩側接球的「憋死了」和「夠著打」

(攝影:唐詩)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我們看了一個答案之後,就會問如果另一種情況怎麼辦,這就是學習的樂趣,不斷未知又不斷求證的過程,也是我們進步的過程。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