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歲孩子不閱讀 基本已經具備「差生」潛質

慧姐導語:閱讀習慣是孩子一生的財富,著名作家麥家說過:“讀書的長度是需要鍛煉的,當你每天多增加一點閱讀量,你自然會習慣,你的人生就會慢慢變得厚實,你的內心就會變得生動、善良、細膩、美好。”

愛讀書的人會發光,有了書,就等於有了未來,當孩子們愛上了讀書,也就走進了未來。

對中小學尤其是小學生而言,“大量閱讀”不只是一件課余裡錦上添花的事兒,而是實打實的學習需求!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提出“閱讀飢餓期”的說法。

他認為,孩子對閱讀的飢餓感形成於14歲之前,父母是否在小孩5歲以前經常給孩子講故事,影響著孩子今後閱讀技巧的形成。同時,人在14歲以前的閱讀體驗,對孩子的成長也是至關重要的。人生以後的歷程,只不過是前面14年所閱讀的東西的展開。

研究表明,喜歡閱讀的孩子,詞匯量更豐富,擁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商也會更高。緣故原由很簡單,從心理學角度講,人是用語言思維的動物,語言越清晰,思維就越清晰;而且喜愛閱讀的人,在分析問題、陳述問題和學習知識的時候,往往比從不讀書的人快得多。豐富的閱讀可讓孩子的智慧不斷成長,最終形成一種強大的發展能力。

因此,6-12歲小學階段的孩子,最重要的不是成績而是閱讀!能不能養成比較好的閱讀習慣,則是重中之重。

孩子閱讀引導,這些事一定要重視

不要忽視聲音的力量

對於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這一問題,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說:“所有父母要意識到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要讓他感受到讀書的快樂,哪怕還不識字時,也要讓他認識到這個世界裡還有書,讓書成為家庭生活的必需品。”

在具體操作層面,曹文軒建議讓孩子先由聲音世界過渡到文字世界,他就曾被一位小朋友朗讀他的短篇小說感動得淚流滿面,甚至比寫作時更為深刻。為此,後來在參與小學和初中語文教材編寫時,他特意將重視朗讀作為培養語文興趣的方法,“不要忽視聲音的力量”。

重視孩子的第一本書

談到孩子的閱讀問題,兒童文學作家鄭淵潔表示首先要讓孩子養成愛閱讀的習慣。

“舉個例子,在我們家,孫女在場的情況下,任何人是不能拿手機、看電視的,要讓她只看到大人們在看書、說事或者吃飯。如果保姆出現這個問題,就會立刻被辭退。”

“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本書特別重要。現在動畫片、游戲等聲光電的內容特別多,如果第一本書不是很有意思,沒能吸引到他,他可能覺得看書是很無聊的事,以後就不喜歡閱讀了。給孩子看的書,父母應該自己先讀一遍,判斷是否吸引孩子,或者是父母小時候讀過,孩子遺傳的是父母的基因,風格相近。”

別敗壞孩子閱讀的胃口

一些家長苦惱於孩子不喜歡讀書,糾結是否應該“逼”孩子閱讀。對此,兒童文學作家章紅認為,讀書這麼美妙的事情,怎麼會變成被“逼”而行的事情?當孩子抗拒書本時,家長就需要思考,事情在哪裡出了岔子。

比如說,是否孩子的時間被安排得太滿。除了聽課、作業和考試,閒暇時間還安排了音樂課舞蹈課書法課,孩子自然沒有時間和心情去讀書。

關於應該給孩子看什麼書的問題,章紅認為閱讀的選擇權還是應該盡可能交給孩子。即使一開始孩子選的是一些簡單逗笑的書也沒關系,重要的是貫穿一生的閱讀習慣。“當孩子長大一些,閱讀對於他們不再僅僅是一種娛樂,他們自會去尋找有思想有內涵的書籍。”

一些家長盲目地為孩子選擇名著也是一個誤區,章紅認為並非名著就一定適合孩子看,《水滸傳》中的血腥暴力和歧視女性就可能不適合在沒有引導的情況下讓兒童閱讀。

章紅想對父母們說,即使我們懷抱最大的好意,希望孩子愛讀書,讀好書,也不要忘記順應孩子的天性與成長的節奏。壓制、命令、強迫,只能敗壞孩子們讀書的胃口。

閱讀習慣培養,從這些小事做起!

1、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從來沒有陪孩子閱讀太早的說法,即便是他/她還在媽媽的肚子裡。

2、不要把陪孩子一起讀書僅僅局限在睡前時間。早上給孩子讀上一點書,同樣是一天新生活的好開始。對於小孩子而言,給他讀書講故事,有助於睡個舒服的午覺;對於大孩子而言,在他放學回家後,和他一起讀書,也是一種讓孩子放松的方式。

3、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讓他們看到你在閱讀。孩子是最善於模仿的,相比一遍又一遍的說教,不如自己做個示范。

4、手頭上總是放上一兩本書。這樣你就可以在那些碎片化的時間,給孩子講個故事,而不是讓孩子玩手機。

5、不要把讀書,視作對孩子的一種懲罰方式。要讓孩子明白,讀書是一種自律,它們既不總是快樂的,也不總是痛苦的。

6、經常帶孩子去家附近的圖書館或者書店,讓孩子在書的海洋中自由選擇。

7、帶孩子參加讀書會,不是所有的讀書會都是針對大人的,有些書店或者出版社也會組織兒童專場。

8、送一本書作為孩子的禮物,而不是玩具或者電子產品。

9、給孩子讀你小時候最喜歡的書,這樣你們可以有更多的共同語言,讀完了一起來討論。

10、參加或者自己創建一個讀書俱樂部。幫助孩子用閱讀將身邊的小朋友們聚集起來,大家可以一起讀書,一起討論。

11、教育孩子要善待書籍,不能亂扔亂放,更不能撕書。

12、給孩子讀書的時候,要有一些肢體動作。不要擔心自己動作過於誇張,大聲讀出來,扮演角色、模仿主人公的語調,這些都會讓孩子更加喜歡聽你讀書。

13、選擇那些能激起孩子共鳴的書,比如書的主題和孩子的生活比較接近,或者選擇孩子最喜歡的話題。

14、沒有必要把整個故事或者章節講完,留點懸念。這不僅僅是電視劇的專利,也同樣適用於小孩子,他們會迫切想知道接下去發生什麼。

15、和孩子一起設立一個閱讀目標,達到目標的時候,給孩子獎勵。

16、鼓勵孩子自己創作一個故事,並鼓勵他們和身邊的朋友們分享這個故事。

17、把書帶入你們家的節日傳統中。比如兒童節的時候,給孩子准備一套他最喜歡的卡通書;而在建軍節的時候,給孩子一套軍事題材的書。

18、放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字條或者照片在書裡邊。

比如生日、畢業日或者孩子的一些小成就,這樣當孩子想去追憶往昔的時候,就會去翻這些書。

19、設立一些“家庭科研項目”。比如如何建造一個“蔬菜花園”或者設計一次長途旅行等,然後就和孩子一起鑽進圖書館吧。

20、確保孩子可以很容易拿到家裡的藏書。把書放在較低的位置,在各個角落裡都散放一些,這樣孩子可以隨時隨地讀書。

21、創造機會,讓孩子給其他人講故事或者朗讀,如果家裡有兩個孩子,可以鼓勵大孩子給小孩子講故事。

22、不要把孩子的閱讀,只局限於傳統的紙質書籍。電子書、手機閱讀、網上閱讀,都是可以的,只要確保內容適合孩子。

23、選擇一些孩子最喜歡的角色相關的書。如果孩子喜歡米奇,那就找一本米奇是主角的故事書。讓孩子開心進入讀書狀態是最主要的。

24、讀書之余,帶孩子一起去看相關的電影,這會讓孩子有進一步的直觀認知。

25、設立家庭讀書日,使得讀書變成家庭的集體活動。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