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孤獨的人,都會有這些習慣

內心孤獨的人,都會有這些習慣……

內心孤獨的人,都會有這些習慣……

來源來自toutiao

往下看更多精彩內容:我孤獨,但不為寂寞所苦

人生十分孤獨。 沒有一個人能讀懂另一個人, 每一個人都很孤獨。

我孤獨,但不為寂寞所苦,我別無所求。我樂於讓陽光曬熟。我的眼光滿足於所見事物,我學會了看,世界變美了。

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找到自我。然後在心中堅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無法達成的目標才是我的目標,迂回曲折的路才是我想走的路,而每次的歇息,總是帶來新的向往。等走過更多迂回曲折的路,等無數的美夢成真後,我才會感覺失望,才會明白其中的真義。所有的極端與對立都告消失之處,即是涅槃。

你不是愛情的終點,只是愛情的原動力。我將這愛情獻給路旁的花朵,獻給玻璃酒杯裡搖晃著的晶亮陽光,獻給教堂的紅色圓頂。因為你,我愛上了這個世界。

幸福是一種方法,不是一樣東西。是一種才能,不是一個目標。

我無權去評判他人的生活,我只能為自己作出判斷。 意義與實在並非隱藏於事物的背後,而是寓於事物自身,寓於事物的一切現象。 當一個人能夠如此單純,如此覺醒,如此專注於當下,毫無疑慮的走過這個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賞心樂事。 人只應服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不屈從於任何外力的驅使,並等待覺醒那一刻的到來;這才是善的和必要的行為,其他的一切均毫無意義。

當一個人有所追尋時,他只會看到他所追尋之物。他之所以無所發現、無所獲得是因為他只專注於他所追尋之物,因為他執迷於自己的目標。追尋意味著有了目標,而尋見則意味著自由、包容,擯棄一切目標。

在極深禪定之中,人可以除滅時間並同時經歷所有過去、現在與未來,於是一切皆善,一切完美,一切即梵。因此,我認為一切的存在皆為至善——無論是死與生,無論罪孽與虔誠,無論智慧或是蠢行,一切皆是必然,一切只需我的欣然贊同,一切只需我的理解與愛心;因而萬物於我皆為圓滿,世上無物可侵害於我。

真正厭惡的不是金錢本身,而是人們對於金錢的欲望。

您心裡不知不覺產生一種幻覺,認為自己是孤獨的,沒有人與你相干,沒有人理解你。是不是這樣?事實上每個人都在絕對孤獨中漫游,不可能讓別人真正理解自己,不能與他人分享或共同擁有什麼。你應該首先去嘗試理解他人,給他人帶來快樂,適應他人。為別人生 活,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

哪怕最不幸的人生也會有陽光明媚的時光,也會在沙礫石縫中長出小小的幸福之花。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